好风借力乘大势,横山大地掀热潮。阳春三月,在横山产业园区,2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;在黑峁墩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基地,一对朱鹮产下2025年第一枚卵;在田间地头,农技专家正在为果农培训……一个个大项目接踵推进,经济暖流不断涌动,发展脉动愈发强劲,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扑面而来,一幅迸发蓬勃生机活力的宏图擘画开卷。
回眸已经走过的一年,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不断深化和拓展全省“三个年”活动和榆林市委、市政府战略决策,锚定横山“三区两地”目标和“六大建设”任务,在全力推动“事关全局”的大事、尽力解决“牵肠挂肚”的实事、强力突破“市上交办”的要事等方面下功夫,聚焦经济发展、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城乡协同共进以及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,砥砺奋进,硕果盈枝,奏响了全区人民团结一心,奋力破浪前行的壮丽凯歌,持续书写横山区高质量发展“春天的故事”。
经济发展稳健上扬 多项指标闪耀领跑
2024年,横山区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一路疾驰,成绩夺目。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430.2亿元,在全省83个县域中傲然挺进前十,增速更是高达7%,增速全市第一。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22.6%和9%的增长,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二和第三位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40元,增幅名列全市第三。财政总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0.8亿元和14.2亿元,彰显出县域经济的澎湃活力与强劲韧性。
在产业发展的征程中,横山区积极谋篇布局,全力推进能源项目建设。高兴庄煤矿顺利建成投产,新增煤炭产能60万吨,为能源供应注入新动力。与此同时,多个煤矿与电厂项目稳步推进,构筑起坚实的能源产业基石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在新能源领域,横山区抢占先机,国电投、华能等8个新能源项目纷纷落地生根、破土动工,新能源项目并网率荣膺全省第一,为经济发展插上绿色翅膀,注入全新活力。
乡村振兴亮点纷呈 特色产业繁花似锦
横山区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重中之重,去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24.7万吨,连续21年喜获丰收,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,是对农业根基的坚守与呵护。4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蹄疾步稳,如今可灌溉面积已超过半数,为农业现代化筑牢了坚实根基。
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道路上,横山区精准发力,投入衔接资金1.8亿元,全方位落实产业、就业帮扶举措,助力脱贫人口就业超过1.7万人以上,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有底气、更具盼头。
特色产业更是成为横山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。“陕北横山羊肉”区域公用品牌重磅发布,高规格亮相全国舞台,成功入选全国品牌精品培育计划,并一举获批欧盟、英国涉外商标,品牌影响力辐射全球。羊产业链蓬勃发展,总产值逼近50亿元,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。“横山大明绿豆”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,为特色农产品再添殊荣,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加速成形,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画卷徐徐铺展。
在乡村建设领域,横山区积极借鉴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勇立潮头。率先在全市实现“千村光伏”项目并网发电,为农村发展注入绿色动能;农村集体“三资管理”经验在省市广泛交流推广,成为乡村治理的优秀范例。
乡协同深度融合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
横山区秉持统筹区域发展理念,持续加大城乡协同联动力度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。
城市更新行动如火如荼,投资1.64亿元的机械厂路顺利通车,畅通城市脉络;城区23条道路完成路灯更新,点亮城市夜晚;老旧小区改造、供水管网维修、燃气管道更换等一系列民生项目有序推进,让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智慧横山平台正式启动运行,借助科技之力,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,城市运行更加高效、便捷、智能。
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不遗余力。道路升级、新建及维修累计投入11亿元,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乡村道路蜿蜒伸展,连接起乡村与城市的繁荣;三镇供水一、二期工程全线贯通,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,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;农村电网改造覆盖60%以上镇村,动力电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,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;新建通信基站204个,行政村4G网络与城区5G网络无缝覆盖,让乡村与时代同频共振,人居环境焕然一新。
民生保障温暖人心 群众幸福成色更足
横山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在教育、医疗、文旅等民生领域精耕细作,收获满满幸福。
去年,横山区教育事业迎来崭新跨越,投入14亿元新建、改扩建城关小学等13所学校,新增学位3900个,极大缓解了入学压力。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,引进名优教师9名,培养省级教学能手4名,教育质量稳步提升,为孩子们铺就了光明的未来之路。
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横山区深入推进“大厅之外无审批”,86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高效进驻,严格落实红蓝章制度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落地17项,“一网通办”比率达95%。
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,区医院传染病楼与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,基层卫生院年诊疗量达15万人次,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30.9万人,参保率高达97.6%,报销金额2.3亿元,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,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,为百姓健康撑起坚实“保护伞”。
文旅产业大放异彩,横山老腰鼓作为民间艺术瑰宝,多次受邀登上国际舞台,向世界展示陕北风情;横山说书凭借独特魅力火爆全球,成为文化传播的亮丽名片;本土电影《刮大风》荣获多项大奖,彰显文化创作的深厚底蕴。波罗古堡景区常态化运营,吸引游客117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,文旅产业已然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,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灵魂。
此外,横山区在社会保障领域持续用心用情用力,累计兑现各类补贴1.1亿元,惠及群众2.5万人次。全力推进8件票决民生实事,累计投资8亿元,城关小学、职教中心、转盘步行街口袋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,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,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诠释着政府对民生承诺的坚守,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。
时间的如椽巨笔,绘写雄浑壮美的奋斗画卷;前进的嘹亮号角,鼓舞永不停歇的奋进步伐。2025年,横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深刻把握和运用五个“必须统筹”,坚决落实省委“八项攻坚硬仗”和市委“20件大事”’,紧紧围绕“三区两地”目标定位,持续深化拓展“三个年”活动,狠抓区委确定的30个重大事项落地落实,全力推进五大动态“清零”行动,为“十五五”实现良好开局扫清障碍、创造环境、打牢基础,奋力谱写横山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